为深入贯彻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落实《必威betway88欢迎你关于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校发〔2021〕247号),推进“七个根本性转变”、落实“十个第一”,确保研究生教育工作提质增效,推进学科建设工作高质量发展,学院现开展研究生教育创新与质量提升项目立项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项目设置
学院拟立项建设的研究生教育创新与质量提升项目,旨在加强研究生教育内涵建设,并培育省级相关项目。已获批校级或省级项目的不予立项。
项目主要包括: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精品教学案例、研究生教材(精品教材、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产)联合精品教材)、研究生精品课程项目(优质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精品在线课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产)联合实践课程、全英课程、双语课程)、研究生英才计划(博士生、硕士生)项目。原则上项目培育建设周期不超过1年。
表1 betway88必威东盟体育研究生教育创新与质量提升项目
序号 | 项目类型 | 拟立数 | 资助金额(万元/项) |
1 | 研究生教育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5 | 1 |
2 | 专业学位研究生精品教学案例 | 2 | 1 |
3 | 研究生 教材 | 精品教材 | 1 | 3 |
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产)联合精品教材 | 1 | 3 |
4 | 研究生 精品课程 | 优质课程 | 2 | 1 |
精品在线课程 | 2 | 1 |
校企(产)联合实践课程 | 2 | 1 |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 2 | 1 |
全英课程 | 5 | 1 |
双语课程 | 5 | 1 |
5 | 研究生“英才计划” | 10(博) | 0.5 |
20(硕) | 0.2 |
二、申报要求
(一)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
1、符合新时代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理念,具有良好的研究生管理与教育教学改革基础,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富有创新性,对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有重要促进作用。选题可参考附件。
2、研究目标明确,研究思路清晰,有整体的研究与实施方案,有明确的预期成果,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和较好的推广价值。
3、项目负责人应为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博士学位的在岗教师或管理人员,具有较为丰富的研究生培养、管理经验,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和研究水平。鼓励专门从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专职人员积极申报,具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经历5年以上的专职人员申报可不受职称、学历、研究生培养经历限制。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项目
1、教学案例应体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特点,反映相关行业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需求。原则上应基于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编写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试行)中所列核心课程进行申报建设。
2、案例项目素材应来源于生产建设、经营管理、研究设计、教育教学等实践领域,突出原创性、典型性、先进性和创新性。鼓励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申报。
3、项目负责人应为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在岗教师,为至少3届专业学位研究生讲授过与申报案例项目紧密关联的核心课程。除项目负责人外,团队成员人数不得超过5人,团队成员中至少有1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行业企业专家(或主要负责人)。
(三)研究生教材项目
1、精品教材
(1)教材所属课程已在学校连续开设3年以上(含3年),教材名称与开设课程名称基本一致;教材书稿已初步编写完成或已有初步框架,并有成熟的讲义及多媒体课件。
(2)教材能够突显学科特点与发展前沿,代表国内本学科同类教材的较高水平,反映研究生教学改革最新成果,有良好的通用性,适合研究生学习特点。
(3)教材主编应为学校在编在岗教师,具有高级职称、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及丰富教学经验和较高学术造诣,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除主编外,教材编写成员人数不得超过3人。
2、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产)联合精品教材
(1)教材所属课程已在学校连续开设3年以上(含3年),教材名称与开设课程名称基本一致;教材书稿已初步编写完成或已有初步框架,并有成熟的讲义及多媒体课件。
(2)教材应紧扣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编写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试行)中所列核心课程,须突显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特点及要求。
(3)教材主编应为学校在编在岗教师,具有高级职称、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及丰富教学经验和较高学术造诣,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除主编外,教材编写成员人数不得超过3人,行业企业成员占比不低于50%。
(四)研究生课程项目
1、优质课程
(1)申报课程原则上应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编写的《学术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试行)、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编写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试行)中所列核心课程,整体基础较好,已在学校连续开设3年以上(含3年)。
(2)目标定位明确,能体现相关学科专业领域最新科学技术和教学改革成果。
(3)教学团队优秀,主讲教师学术造诣高、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的教学改革成果,课程负责人必须是承担本课程实质性教学工作的主讲教师,应为学校在编在岗教师,具有高级职称、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及丰富教学经验和较高学术造诣。除课程项目负责人外,项目研究及教学团队成员人数不得超过5人。
(4)资源共享价值较大,课程所在高校信息网络条件较好,能满足课程资源的网络共享需要,能与多所高校或多个学位授权点设置的同类必修课程实现资源共享。
(5)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教育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等教改研究和实施方面成绩显著,在促进研究生创新教育、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上取得了实效。
2、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1)以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为核心,突出科研育人,且已纳入研究生培养方案或专业考试计划,实施学分管理,并至少经过两个学期或两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
(2)准确把握“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主线,结合所在学科专业、所属课程类型的育人要求和特点,深入挖掘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
(3)注重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注重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科学设计课程目标和教案课件,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4)注重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创新,教学内容体现思想性、前沿性与时代性,教学方法体现先进性、互动性与针对性,形成可供同类研究生课程借鉴共享的经验、成果和模式。
(5)可由一名教师讲授,也可由教学团队共同讲授。授课教师政治立场坚定、师德师风良好。课程负责人应为学校在编在岗教师,具有高级职称、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及丰富教学经验和较高学术造诣,能够准确把握本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向和重点并融入教学全过程。课程教学团队成员结构合理,任务分工明确,集体教研制度完善,经常性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和交流,课程思政建设整体水平高。除课程项目负责人外,项目研究及教学团队成员人数不得超过5人。
(6)考核方式和评价办法完善,育人效果显著,学生评教结果优秀,校内外同行专家评价良好,形成较高水平的课程思政展示成果,具有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3、精品在线课程
(1)课程基础:已在学校连续开设3年以上,得到研究生、同行教师和专家的好评和认可,具备较好基础,受众面广。
(2)教学理念方法:理念先进,方法科学,能够体现和代表所属学科的优势与特色,适合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独特风格,有一定的建设基础;能够体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的特点,以人机协同为核心,积极构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教育教学新形态。
(3)课程内容:能反映学科研究新进展、实践发展新经验、社会需求新变化和教学改革新成果;能够涵盖课程相应领域的基础知识、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热点问题等内容,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特征;严格遵守国家安全、保密、知识产权和其它法律规定,适合网络公开传播使用。
(4)课程资源:应有包括课程简介、负责人介绍、教学大纲、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在线作业、试题库、参考资料和课程教学录像等反映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
(5)课程团队:具有一支学术与教学水平“双高”的课程建设团队。课程负责人应为学校在编在岗教师,具有高级职称、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及丰富教学经验和较高学术造诣。团队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成员师德师风好、教学能力强,除课程负责人外,团队成员人数不得超过5人。除主讲教师外,还需配备必要助理教师和技术人员,能长期在线服务课程建设,承担课程内容更新、在线辅导答疑等。
(6)课程设计:注重将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作为引导研究生解决学术问题、获取专业知识的重要工具,重视培养研究生的创造力以及批判性思维;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结合在线课程教学特征与需求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规划在线学习资源;积极开展案例式、混合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学习,通过网页嵌入在线测试、即时网上辅导答题、线上讨论、网上作业提交和批改、网上社区讨论等,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问题交流和协作学习;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探索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基于大数据信息采集分析,全程记录和跟踪教师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反馈的学习过程、行为和效果,促进因材施教。
4、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产)联合实践课程
(1)申报课程原则上应是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编写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试行)中所列核心课程,须由高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建设。
(2)申报课程须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点,以服务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职业素养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注重将行业企业优质案例融入教学。
(3)课程负责人应为学校在编在岗教师,具有高级职称、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丰富的教学及校企合作经验。团队结构合理、人员稳定,职业素养高、教学能力强,除课程负责人外,团队成员人数不得超过5人,其中至少有2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行业企业专家(或相关部门负责人),行业企业成员授课学时不少于该门课程总学时的三分之一。校企(产)成员共同搭建课程大纲,规划教学方案,完善教学资源。
5、全英课程
(1)研究生全英课程教学项目面向学院在校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国际研究生实施,申报课程须为专业必修课或专业选修课(专业英语课程不列入全英文课程教学范围)。
(2)项目负责人须具有境外学位或有境外学习、进修或工作经历,有良好的教学基础,且能熟练使用英文进行授课和交流。
(3)全英文课程要求全程使用英文教学,有完整的全英文教学大纲,制作并使用全英文课件,课程考试或考查采用全英文命题并要求学生用英文回答。
(4)全英文课程应使用高质量的英文原版(或影印、电子)教材、国际一流学术期刊的原始文献、已出版的英文讲义或自编英文讲义。
(5)邀请境外专家授课的,课程建设时应注重教学资源特别是境外教学资源的建设。积极引进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优质的境外(含线上)教学资源,推进课程资源共享。为提升校内教师教学国际化水平,相关单位应安排青年教师随堂听课,学习境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
6、双语课程
(1)研究生双语课程教学项目面向学院在校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国际研究生实施,申报课程须为专业必修课或专业选修课(专业英语课程不列入全英文课程教学范围)。
(2)项目负责人应具有境外学位或有境外学习、进修或工作经历,有良好的教学基础,且能熟练使用英文进行授课和交流。
(3)申报课程应具有良好的建设基础,且有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体现学科(课程)发展建设需求;应使用外文原版教材或国内编写的外文教材,英语作业、英语考试、英语板书(课件),并且外语授课学时不低于总学时的50%。
(五)研究生“英才计划”
(1)研究生“英才计划”项目旨在推进研究生探究式学习,提高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鼓励以创新团队形式申报,其中科研创新类项目应是研究生及其团队在研学过程中形成的研究课题,导师的研究课题(包括子课题)不能作为项目申报。
(2)项目负责人应为我校基本学制内非毕业年级在读全日制研究生(非毕业年级),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严格遵守法律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基本修完课程且成绩优良,经过系统的科研训练,有较好的科研基础、成果与科研潜力。
(3)项目鼓励团队(5人以下)和跨学科(专业)申报,每名学生在读期间作为项目主持人限申报1项。
三、工作安排
1、提交材料:申报材料需报送纸质版一份(包括所有申报材料:封面、目录页、申请书、佐证材料等)、申报材料和汇总表电子文档。纸质材料报送学院研科办221,电子材料发送至:cccekyb@126.com。
2、申报材料命名规则:以“项目类型_项目负责人姓名_项目名称”格式命名。
3、提交材料截止日期为:2024年12月22日。逾期未提交的,不再受理。
2024.12.13